臣德在公

更新时间:2015/6/8 14:14: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294次

      写完“君德在明”,我就开始琢磨臣德在什么。
      通常的说法是“臣德在忠”,忠于君主,忠于职守。过去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从主题的人物塑造到人物的脸谱变化,都给人们刻画并赞美了“忠臣”。我倒是赞赏为臣要忠的,一个“忠”字,便把人物秉性不移、忠贞不二、义气凛然等等全囊括进去了。但作为臣僚的大德,我又觉得“忠”虽然很重要,却不是最主要的。
       什么是臣德最主要的呢?我们还是回到历史的殿堂中去,请出司马迁笔下的王公大臣分析一下看吧。
       刚写完齐威王,那就先从他分析起。齐威王在对即墨大夫和阿地大夫的处理上,不听谗言,用处死阿地大夫、奖励即墨大夫的明断昭示了大德。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齐威王派出的使臣不实事求是,或者说阿地大夫用重金贿赂的同样手段把使臣收买了,使臣回报齐威王的与他身边谗臣灌进他耳朵的一样,齐威王再明断,结果还能是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吗?当然,这之中使臣“德”的表露,不排除有“忠”的成份,但更主要的,我以为是公,即实事求是,出以公心。
       从战国时期的历史看,臣忠于君的风云人物不少,但在这诸多忠于君的臣僚中,他们却因为德不在公,而做出了许多损害君王及国家的事。
      先说庞涓和孙膑。二人早年同学,朝夕研习兵法。庞涓学成后在魏国做将军,孙膑仍留在齐国。同窗学友,彼此知根知底。庞涓自知用兵遣将不如孙膑,便心生歹计,把孙膑请到魏国,先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引起魏惠王对他的赏识;尔后运用自己从兵法中学到的谋略,设计陷害孙膑,依法将孙膑的膝盖骨砍了,废了他的双腿,并在他的脸上刺字。庞涓这么下毒手的用意很清楚:砍他的双髌,叫他不能再骑马领兵打仗;在他脸上刺字,叫他无颜出面作事。庞涓作为魏将,其用心不是对魏王不忠,但他嫉贤妒能的狭隘自私心理,使得他的作为埋下了损害魏国利益的祸根。在魏国攻打赵国并大胜在望时,已经偷跑回国并被齐威王聘请为老师的孙膑,率兵围魏救赵,在桂陵大败魏军;在魏国出兵攻击韩国时,齐大将田忌统兵,孙膑为军师率军救韩,在马陵设计大败魏军,并俘虏了魏王的儿子。
      庞涓与孙膑的历史纠葛告诉我们:臣德在忠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臣德忠而不公,臣僚们再忠也将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再看另一对历史冤家——范雎和白起。范雎魏国人,出使齐国被魏王误会而受了点折磨,肋骨打断了,牙齿也打脱了。后来他逃到秦国,受到秦昭王敬重。为了谋得昭王的舅舅穰侯的丞相职位,范雎一个劲儿在昭王面前挑拨离间,最终离间了昭王的母子情、舅甥爱,满足了范雎谋求丞相职位的私心。
      那时秦国的大将白起,为人正直,忠勇有谋,率军向东攻城夺邑,破韩、魏联军;发兵攻楚,连破数城,长驱占郢;在长平与赵军接杀,灭赵括官兵四十多万。白起为秦国称雄屡建战功,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公元前二五九年,白起兵分三路,平定太原,攻克武安,直指赵国国都邯郸。赵国一亡,韩、魏等国灭亡在即,秦国就可以称霸天下了。对此丞相范雎十分清楚。可是由于范雎品性不正,做什么事都先从自己的利益着想,担心白起攻克邯郸而功比他大,位在他上;加之韩、魏两国的说客送给他的丰厚金银他笑纳了,因而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秦王罢兵,让赵、韩、魏等国得以休养生息,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待到来年秦国发兵再次攻赵时,已时过境迁久攻不下了。秦王因此叫白起率军再战。白起作为战将是审时度势的,他清楚这种仗无法取胜,加之他当时确实患病,因而托病不肯赴任。范雎于是鼓动秦王免除白起官爵,贬为士兵,逐出咸阳。白起走到半路,秦王又与范雎等商量,赐剑叫他自杀。
      于是,历史这样佐证:秦国称霸天下的一个绝好机会,因为范雎的一己之利而丧失了!秦国难得的一员统兵大将,因为范雎对一己之利的担忧而被害了!
      当然,战国史上的臣僚不全像庞涓和范雎那样,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臣貂勃,其大德在公的所作所为,就光彩照世,而与庞涓、范雎之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貂勃有德有才,宰相田单把他推荐给齐襄王。齐襄王的九个宠臣都想中伤田单,看貂勃是田单推荐的,就建议派貂勃出使楚国。貂勃到楚国后,楚国对貂勃待之以礼,热情招待。于是九个宠臣又在齐襄王耳边嘀咕,说像楚国这样的万乘之国,热情礼待貂勃,还不是看宰相田单的面子吗?大王一定要小心啊!齐襄王因此生疑,多次当众直呼“田单、田单”,用轻蔑表明了他对宰相田单的不信任。貂勃看到后,秉公直谏,摆出当年燕国伐齐,齐王躲到城阳的山里,是田单在方圆不到三五里的即墨,率七千名疲惫不堪的士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千里领土的史实,说服齐襄王抛弃了对田单的猜疑,并处死了身边得宠的九名奸臣。
      齐襄王如果没有貂勃的秉公直谏,齐国就将失去田单这位好丞相,也就不会有以后攻克狄族大营的胜利,也就不会有田单率军夺燕国中阳、韩国注城的辉煌。
      战国七雄的兴衰史告诉我们,“臣德在忠”也对,“臣德在勤”也没错,但最最核心的,还是“臣德在公”!因为只有“公”是针对国家的,针对民众的。
      故臣僚一心为公是大德!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