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祁建波 刘岩俊
韩城镇位于丰润区(现由路北区托管)城南偏西22.95公里处,东距唐山市中心14公里,西有西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东有唐丰快速路、京哈高速公路出口,与市内有公交车相通,西去新军屯、窝洛沽、鸦鸿桥等地均有班车,省级公路唐通线由此通过。韩城属自然镇,原仅指一个村,后分为付一村、付二村、河西村、兴隆街、南街、后城河等6个村。建国初韩城属丰润十一区管辖,为丰润县人民政府韩城办事处、韩城公社、韩城镇政府及上述6个村委会驻地。
韩城为京东古镇,据《遵化通志》记载:金大安元年(1209年)在改永济县而称丰润县的同时,设立了韩城镇,为蓟州玉田县辖。清代《丰润县志》古迹篇中又载:“韩城镇,《奉使行程录》,镇有居民可二百家,并无城”。因当地传说,宋辽时期,辽国元帅韩昌曾于此驻扎,并建有韩昌府,筑点将台,故后人称此地为韩城。
一、众多的历史景观
韩城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又有“水城”之称。朱龙河由镇北龙湾乡东龙湾村东丰韩公路桥下发源,分作两支,一支从镇西汩汩流淌,一支从镇东淙淙流出,两支河在镇南汇合,斗折蛇行,迤逦南流,入油葫芦泊。韩城镇南有南关石桥,镇西有兴隆街和付二村两座石桥,镇北有寨子村石桥,镇东有二圣庙和后城河村两座漫水桥,乡谚说得好:“不过桥进不了韩城”。
在《丰润县志》中,韩城有记载的古迹有净缘寺、魁星楼、慈云阁、文昌宫等。此外,镇内其他古寺庙也较多,有岳王庙、雹神庙、药王庙、火神庙、天旗庙、千福寺等20余处。
韩城还有许多奇特的景物和传说。如:
韩昌点将台
据传,古辽国兵马大元帅韩昌(韩德让),曾驻守于韩城。韩昌为了布阵练兵,调遣人马,筑起了庞大的高台,后人称为“点将台”。台高6米,南北长88米,东西宽57米,占地5016平方米。南面门口有17级台阶,北面门口有33级台阶,台下部为石砌台壁,上部为青砖垒砌的台壁。台上古槐蔽日,松柏参天,青瓦红墙,掩映于绿树丛中。这座高台气势雄伟,仿佛向后人昭示着那段刀光剑影的历史。现韩城镇中心小学坐落于此,古迹依稀可寻。
慈 云 阁
阁——古老韩城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俗称“gǎo”,具体名称为慈云阁。相传修建于辽代,通高约15米,共两层。座落于朱龙河畔,韩昌点将台东北300米处,现韩城镇政府北墙外十字路正中。
远远望去,这座神奇的建筑高大雄伟,飞檐翘壁,雕梁画柱。正脊镶嵌着一个宝葫芦,侧脊斜卧着形态各异的麒麟异兽,活灵活现,形态逼真,象征着吉祥平安。整个建筑无一钉一铁,全是榫卯工艺,实为一座无梁阁。一层为砖石结构,二层是木质结构,传说是由一棵巨大的古树镂空而成,无一点缝隙。
阁里面供奉着一座千手千眼佛,为彩绘木像佛高直达阁顶,高大神奇令人敬仰。下层殿有十八尊泥塑罗汉,阁内台阶沿壁环绕,盘旋而上,一直到顶。
这座阁与韩昌点将台遥相辉映,矗立在韩城的中心,曾是古老韩城的一道亮丽风景,昭示着韩城人民的智慧与才干。遗憾的是1957年,由于丰润大修水利,拓宽丰韩路,为使其材料而拆毁。
百年石碑
提起韩城小学,在路北区这块热土上还算小有名气。但是,当地的老人、青年甚至穿开裆裤的小孩都习惯地称“韩城小学”为“大寺”。大寺究竟叫什么寺,建于哪个朝代,无人能说清楚。但是1970年春挖地道时曾发现学校地下埋着两块石碑,盖在一口古井上。经打钎探测,初步勘测在四四班教室前三米左右的地下发现了坚硬物,大家认定可能是石碑。在地下沉睡百年的石碑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又见到了光明。经测量,每块石碑高1.71米,宽580厘米,厚230厘米,重约半吨。石碑的上方雕刻着两只跃跃欲飞的的金龙在云雾缭绕中争抢一“宝珠”,活象二龙戏珠;石碑四周雕刻着展翅腾飞的凤凰,看上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文字刚劲,属欧阳询正楷,一块石碑正面写着“重修净严寺碑记”。碑文:尝闻神所凭依者 德常留万古馨香佛眷佑者 民永作一方保障 此所以诸天清净必传慧业于三乘福地 壮严普著威灵显赫也 韩城镇旧净严寺一座 初不知创于何代 建于何年而寺中所存旧碑只有大元戊子字迹 然代远年湮已慢灭而不可考 嗣及前明成化二十三年始经刘公重修 夫由元及明 由明及清 迄今数百余年 况复雨蚀风消琳宫半玘 碑残碣断 宝刹无存 有心者窃然伤之 由是一镇绅民鸠 是 亦且十方从众雀跃相从 庙貌既巍然在望 神灵亦焕然一新 固非一手一足之烈 亦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树老菩提起莲花之座 果参罗汉仍繙贝叶之经 夫何幸结将香火因缘 堪与山河并寿 现出如来世界 且随日月争光也哉 兹当告竣之初用作重修之记韩城镇庄铺会公立、大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律中应钟上浣。碑上落款是“韩城镇庄、铺会公立”,这说明早在一百多年前,韩城的行政区名就叫“韩城镇”,碑文中写道,“韩城镇旧净严寺一座”,这说明大寺的准确名称叫“净严寺”, “大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 即1881年重修,距今111年。石碑记载着建寺庙的原因:什么朝代重修,重修后的庙貌。碑文的反面和另一块石碑刻写着修净严寺时韩城附近各庄会、铺会、商号以及乡民捐款名单和捐款钱数。北到瓦房庄,南到丰南,东到开平区达谢庄,西到欢喜庄共100多人,捐款几十万元。
二、繁荣的商业贸易
韩城镇自古以来商业非常发达,大街上店铺鳞次栉比,且名产繁多,唐山市传统小吃多源于此。20世纪初(清朝末年),镇上有“福德斋”、“德兴盛”等四家有名的糕点铺,其中最有名的是“上细糕点”。据曾在“德兴盛”当学徒、于2006年90高龄仙逝的老共产党员吕老先生生前介绍,制作上细糕点最讲究用料,必须精益求精,特别在油、面粉、糖和其他配料的选择上掺不得半点虚假。例如:用油。每年夏季,镇上各肉铺纷纷将猪挂油送至各糕点铺,开始炼油,炼好后盛入大莲花缸内贮存起来。同时,将贮存一年、两年的油用温火清炼,清炼好后,仍入缸贮存。总之,制作上细糕点所使用的大油必须贮存在三年以上,面粉、糖、配料等其他用料均要经过层层筛选。
上细糕点制作工艺令人叫绝,除技艺精湛、做工细腻之外,制作室封闭得严严实实,风雨不透。一防蚊虫入内,二防灰尘污染,三防有人偷艺。经过糕点师傅的精工细作,生产出闻名遐迩的上细糕点—— “八宝南糖”,即:钟馗饼、千层饼、马蹄酥、芙蓉糕、如意饼、太史饼、云片糕和凤眼饼等八样。
据一位老先生介绍,糕点铺最繁忙的时候,从每年入冬农历十月十五日开始,糕点师傅们日夜不停地加工制作,学徒工们则从十月十六日起始包装,一直持续两个月,一般到腊月十五日才停止生产。以后的时日,便是大批销售了。尤其到镇腊月十八、二十三大集之日,各村小铺纷至沓来进货。南至胥各庄,东至唐山,北至丰润县城,西至玉田、宁河、宝坻的客户也络绎不绝上门取货。至于店铺里更是热闹非凡,顾客盈门。据估算,仅德兴盛一家,春节期间就售出上细糕点3万余斤。韩城上细糕点之所以有名气,除选料精做工细之外,最大特点是口感特好——一酥、二甜、三软、四香。
除名吃“上细糕点”外,韩城付二村的“韩记烧饼”也是声名远扬。韩记烧饼从清朝光绪初年开始加工制作,传至清末民国初年韩全老师傅一代,方更加兴旺发达,闻名于京东。据韩家后人记述,从韩全一代始到如今已传至第四代了。韩记烧饼纯属手工制作,选料精,做工细,缸炉烤出的烧饼酥脆精细、色橙味香,即使撂上一年半载也不透油、不变质,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30年代,韩记烧饼二代传人韩继兴被聘请到唐山九美斋饭庄打制烧饼,技艺便传到了唐山。据韩家三代传人韩永志师傅讲,近至唐山、秦皇岛各市县,远至天津、北京、东三省,经常有顾客来选购,还曾有顾客把烧饼带到台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欢坨矿动工开发,有德国专家指导凿井。当时为专家们筹办伙食的同志每天专门订购韩家烧饼,这些外国专家品尝后,都伸出大拇指啧啧称道。
历史上,韩城从未生产过名酒,但曲料生产却形成了规模,达到了专业化的程度。当时,镇上较大的曲料制作作坊就有“万兴永”、“福盛昌”等30多家。那时候,一年四季,每天车声辘辘,骡马嘶鸣,运送大麦、小麦、豌豆等货物的车马川流不息,络绎不绝。装卸工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响彻镇空。到了夜晚,灯火辉煌,更加蔚为壮观。
制作曲料,首先要把大麦、小麦、豌豆等粉碎。镇内有两座面作坊,各安八盘石磨,均用蒸气锅炉带动。原料磨成面后,立即运到店铺,由制曲师傅按配比加一定水和成面团,装入曲模子进行踩踏——称为踩曲。踩曲时,每个店铺都雇曲工五六十人,领工头喊着号子,众人应和,步点一致。踩好一面,翻转模子后,再踩另一面。踩好曲子后经发酵,即成曲料。据曾踩过曲子的老人回忆,北至赤峰、南至丰南、西至通县、东至秦皇岛抚宁县的客商,每年都要到韩城购买曲料。据估算,镇每年售出曲料约500万斤。
丰润区最南端与丰南区、天津宁河县交界处,有一块状如油葫芦的湖泊,人称“油葫芦泊”。此泊距韩城镇约10公里。泊中土质肥沃,盛产芦苇。每年秋天,环泊的十几个村庄的村民们齐集泊中,收割苇子,运到家中晒干后,几乎家家户户编织苇席。那时,每逢韩城镇三、八大集,人们从四面八方背着,小车推着,车拉着席子到集市上销售。集市上设有席站,席市场长达一里有余。当时,有些东北客商为了收购席子,往往于集日前就来到韩城,或亲自搭帐篷过夜,或到旅馆住宿。集日上,他们在苇席市场上挑挑拣拣,论质收购。经席站点数、定价、付款后,这些客商便租车装运,发往东北各省。
由于油葫芦泊的苇质好,沿泊各村和韩城镇及至新军屯镇所辖属村庄的巧手们编织的席子洁白干净、密密实实、质高价廉,引得东北客商千里迢迢纷至韩城收购。据吕老先生讲,每年秋末冬初,韩城镇销售的苇席多达六七万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城镇党委、政府为了繁荣经济,规划在唐通公路两旁建一条3公里长的商业一条街,并指派专人负责拆迁建设。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于2000年建成。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促发展、利民生、保稳定、强服务”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突出重点,强力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12月底,韩城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000万元。
三、经济强镇名更响
建国后,韩城作为南部重镇中心地,是最早设置供销社、银行、邮电局等机构的乡镇,一些企业也纷纷落户。改革开放后,韩城经济突飞猛进,更是名声远扬了。
韩城地区为东北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1.5℃,无霜期19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00mm。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以沙壤为主,适于农作物生长。从镇区内几个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看,早在战国秦汉时期这里农业就很发达。多年以来,韩城就有丰润粮仓之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瓜菜为主,耕种、浇灌、收获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韩城镇经济属于城郊型经济,这种经济给以棚菜种植为主的高效益农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在,村村有塑料大棚,庄庄建蔬菜基地。春天,大地刚刚复苏,田野上地膜田、小棚菜、中棚菜、大棚菜比比皆是,远远望去,一片雪白。农民在这里种下了土豆、黄瓜、豆角、韭菜、西红柿、青椒、卷心菜以及甜瓜、西瓜等。由于塑料薄膜的广泛应用,一年四季都有鲜嫩的瓜果蔬菜上市,韩城已成为全区蔬菜的重要产地。每年向唐山、天津、北京和东北各省销售蔬菜15万吨。
新中国建立后,韩城镇工业得到不断发展,主要有在于店子村的铸锅作坊基础上建起的北韩庄、寨子村等十几家铸造厂、农业机械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80年代初,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厂房林立,乡镇企业遍布全镇。现计有工业企业175个,主要有金属机械制造、钢铁厂、热熔胶厂、化工厂、高频焊管厂、制硅厂、氧气厂、纸箱厂、食品加工厂等。其中热熔胶厂取料于废弃产品,供应国内各大衬布厂家。据用户评判,其产品可与瑞士等国的产品相媲美。产品荣获省优产品称号、并获唐山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填补了我省空白。该厂被评为唐山市乡镇企业一级企业。现在该厂又吸收了港商投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2014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进一步拓展市中心区的发展空间,承接市区产业转移及辐射,强力挖掘韩城后发优势,韩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重新组织编制了《韩城镇总体规划(2013---2030)》。《总体规划》于2013年10月聘请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着手编制,2013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2014年3月通过市规委会审批。规划将韩城的空间布局分为五大功能区:南部15.2平方公里为新兴制造区,中部6.4平方公里为城镇功能核心区,东北部7.54平方公里为现代物流区,西部22平方公里为现代休闲农业区,北部4.8平方公里为发展预留区。镇域经济的强劲发展让古老的韩城更加名声远播了。
四、兴盛的教育事业
韩城人杰地灵,教育事业相当发达。据光绪版《丰润县志》记载,韩城东街建有魁星楼,南关建有文昌宫。当时全县只有县城内建有魁星楼和文昌阁。可见韩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及在县内文化教育上的地位。
韩城历史最古老的学校当属韩城小学,校址设在韩昌点将台上,建校于1912年,是韩城西韩庄村陈羽丰(第一任校长)创建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韩城小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风。20世纪40年代,在该校任教的冀东著名烈士傅惠轩曾满怀激情创作了校歌:(袁连丰谱曲)
“古台巍然秀水滨,我学子如云。
修德益智,康体乐群,日新又日新。
淬砺精神,鹏程万里,造福全民,努力在青春。”
在这里就读的一代又一代学子,深受鼓舞和教育,涌现出革命作家管桦、韩溪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如今,韩城小学是市、区有名的小学,曾荣获省、市、区各种奖项500余个。1993年,杨成武将军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在“将军关心下一代,我为教育添光彩”主旨精神的激励下,全校师生更加奋进,不断谱写教育教学新的篇章。由于师资力量雄厚,重视基础教育,这所学校毕业的许多学生,经过车轴山中学、唐山一中等学校的精心培育,有的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有的还成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到美国、德国等国家留学深造。
上世纪90年代,镇政府又投资建起了韩城镇中教学楼,并为韩城镇中修建了校舍。
正如韩城镇镇歌中唱到的:“可爱的城,腾飞的城,人更美,劲更增,心更齐,业更兴”。我们相信,在韩城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韩城人民一定会再接再厉、继往开来,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