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衰的曹妃甸 奋进中的明日城

更新时间:2014/6/11 16:22:31   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53345次

编者按:

    至今为止,曹妃甸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地方。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最受瞩目的国家区域战略之一时,过去两年围绕着这个曾经作为河北省“一号工程”的大项目的争论被进一步放大。

    对于投资数千亿、两届中央政府主要领导人都极为重视的曹妃甸而言,这片经过吹沙造陆不断扩延的土地在未来带动河北工业升级并实现向海发展的可能从而使得河北逐渐走出治霾和调结构的困境,亦或如舆论担忧成为区域投资的大败局,显然并非几家媒体和专家的看好或唱衰所能左右。

    尤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寄望于成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本的背景下,一直活跃于与北京对接的曹妃甸已成为这个国家大战略棋局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没有人会希望看到曹妃甸迎来的是第二种结局。

    一个区域的发展成败在某种程度上与宏观经济形势成正相关性。事实上,对于曹妃甸的担忧始于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后遗症。而今,后遗症犹存,下行压力巨大,对于区域产业的定位选择和投资策略更须审慎。因此,围绕曹妃甸未来命运的讨论在多重逻辑的左右下一定不会结束,并且,此时的曹妃甸也格外需要理性而富有建设性的论争。

    6月10日,曹妃甸外宣局发布《唱不衰的曹妃甸 奋进中的明日城》一文,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凤凰城市全文转发,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轮曹妃甸的讨论能够梳理出这片从发展伊始便饱受争议的土地一条真正的崛起之路。

    对于曹妃甸的讨论,欢迎投稿至:all_city@ifeng.com

 

    曹妃甸,唐山南部渤海湾西岸一个曾经涨潮后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漫长的海岸线为这里孕育出众多天然良港。在2003年后,持续以“明日之城”、“中国鹿特丹”、“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等响锤,敲击着世人的神经。伴随着近几年出现的“曹妃甸败局”、“烂尾”和“鬼城”等等“唱衰”杂曲,曹妃甸奋进的步伐依然坚决、扎实、平稳,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曹妃甸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8亿元,同比增长9.5%;全部财政收入76.1亿元,增长5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7亿元,增长6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5.1亿元,增长19.1%。曹妃甸——唱衰曲中擂响鼓,负重奋进追好梦!

美丽传说的涅槃

    “曹妃甸”又名“沙垒甸”,古代渔家避风的一个小海岛。相传唐朝李世民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在一次率兵追赶叛军的途中,曾在渤海湾一个无名小海岛上,搭救了一名被叛军调戏的曹姓渔家姑娘。由于长途拔涉,东征西杀,再加上乘船追赶叛军遇上狂风大浪,唐王病倒在了船上。被搭救的渔家姑娘,知道救了自己的恩人病倒在船上,便登船守护在唐王身边,为唐王煮米饭,熬鱼汤。唐王李世民见这位渔家女长得俊俏,温柔体贴,就封这位渔家女为贵妃,并答应她等平乱班师时,带她回京都。唐王后经十余载东战西征统一了中国,却忘了这个在海岛上捕鱼为生的渔家女,而当地百姓却一直把这位姓曹的渔家女尊为“皇后”。后来,曹妃老死在这个荒岛上,当地渔民建造了一座“曹妃庙”,小岛因此得名“曹妃甸”。

    曹妃一生没有等到享受荣华的机会,但曹妃甸却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等到了开发福地的机缘。1992年,曹妃甸开发开始启动,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5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聘请14名院士和3500多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研讨和优化,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翔实的依据和定性结论。曹妃甸工程先后被河北省、唐山市列为“一号工程”。2003年,曹妃甸开发形成初步规划。2005年10月,被列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06年3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曹妃甸工业区初步规划面积为310平方公里,立足京津冀、背靠“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等优势,认真组织实施“依港促工、重化立城、港城互动”战略,大力构筑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用地、环保六大基础支撑体系,展示了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现代工业先行区、腹地发展龙头带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开放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辉煌前景。

汗水创造的奇迹

    这是巨变的曹妃甸,开发和建设的脚步,比任何时候都要走的更快,无论前进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路上荆棘坎坷,总有一种信念,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提醒着甸上的人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自2003年初,以修建通岛公路为标志,曹妃甸拉开了填海造地的序幕。经过了10年开发建设,这个涨潮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已经变成了310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区,不得不承认其发生的巨大变化。记者采访得知,曹妃甸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到2006年,是开发建设准备阶段,第二阶段2007到2009年是吹沙造地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第三阶段是产业聚集和项目建设。“算起来曹妃甸只是个4岁的孩子”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跟记者谈到。

    经济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应该说是经济周期之内,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开始产业聚集之际,中国经济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难以保持快速发展的节奏。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曹妃甸取得的成绩实非易事。经过10年努力,曹妃甸面积发福50倍,十年走完了国外发达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行业发展已颇具规模,曹妃甸后发优势越发明显。

    “我多次来过唐山,包括曹妃甸,第一次来的时候,曹妃甸还是在吹沙造地,这次来了以后感觉变化很大。短短几年间,曹妃甸的发展速度很快,我认为,这种速度不亚于过去的深圳速度。过去,曹妃甸没有任何产业基础,因此发展速度肯定是非常需要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

流彩华章的续写

    从2005年开始,曹妃甸正式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序幕。25万吨级矿石码头,煤炭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都已投入使用;同时,很多高新技术工业也大量落户唐山曹妃甸,曹妃甸的投资大体为一天4亿元!2008年起,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聚集的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曹妃甸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100亿元;2010年完成1600亿元;2012年完成577.1亿元;2013年完成735.1亿元。今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亿元!

    2008年起,唐山开始打造国际化陶瓷知名展会和面向环渤海、走向世界国际投资合作平台。是年,唐山首次同期举办唐山·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合作会议。会议为唐山企业与国内外嘉宾、客商搭建谋求临港产业发展的国际投资平台。唐山·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合作会议会址选在唐山曹妃甸渤海国际会议中心,“这个会议中心的规模和将来的影响按照海南的博鳌规划。同时,唐山和瑞典意大利新加坡荷兰等合作的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正在大规模建设,到2015年,可以形成聚集80万左右人口的功能;2020年可以形成聚集120万人口的功能。

    当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环京津各城市开始重新梳理自身定位,曹妃甸也不例外,正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抢抓机遇,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曹妃甸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未来十年,借助京津冀一体化机遇,相信曹妃甸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曹妃甸,不能脱离京津而孤立地开发建设;反过来,京津地区也不能无视曹妃甸的优越条件去谋求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对于曹妃甸来说是一次机遇,面对机遇,备受关注的曹妃甸有优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分析:“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不可能依靠北京、天津的主城区拉动经济增长,那么要想协同发展,必须寻找增长极;未来京津冀地区首屈一指的增长极肯定是滨海新区,其次就是曹妃甸,因为这里有土地资源、有天然良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曹妃甸是个工业区,又是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因为首钢迁到曹妃甸其实已经打响了首都功能疏解的第一炮,那么曹妃甸作为一个临海的地方,未来如果能够缩短与北京的通勤时间,应该是有条件成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的。”

    曹妃甸在众多媒体唱衰的困境中,积极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LNG项目已向北京供气,首钢二期、海水淡化进京正在准备或加紧开展前期工作,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华电重工曹妃甸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拓展了区域之间互融共促、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19家中央企业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446亿元。而作为新崛起的沿海开发区,曹妃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具有港口、土地、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已经定下“服务北京、对接北京”战略的曹妃甸来说,也许再过三五年,很有可能成为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大赢家。

琴瑟和鸣的协奏

    开发建设和综合管理像琴瑟和鸣,缺乏一种乐器,另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容易沦为“孤音”。为了把曹妃甸建设好、经营好,这里的开发建设者们着眼新城的未来,把新城的工业区按七大工业园区精心打造。依照港口、港区、港城一体展开的需要,拟定完善城市计划,加速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晋升城市档次。

    走进今日曹妃甸,荒岛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寸土寸金之地,塔吊在建筑材料和蓝天白云间奔忙,人流在崭新的家居和工作岗位间穿梭。然而,就是在这种铿锵的发展节奏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响——“曹妃甸不行了”、“曹妃甸玩不下去了”、“曹妃甸成了烫手山芋,哪个官员都不愿意去”…

    2013年5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烂尾:巨额债务每日利息超千万》,该报道声称曹妃甸各项目建设停滞不前,深陷烂尾危机,巨额债务迷局也令曹妃甸发展命悬一线!这曾一度使曹妃甸跌入烂尾舆论的漩涡。

    2014年4月中国台湾“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郎咸平发表《京津冀一体化要警惕曹妃甸悲剧》一文,再次掀起曹妃甸烂尾的热议。

    2014年6月,《法人》又发表了《曹妃甸的救赎:大批在建项目烂尾有楼盘入住率不到5%》的“奇闻”。

    事实究竟怎样?记者到“烂尾”主角唐山湾生态城实地调查,该地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滦曹大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也正在加快建设,河北联合大学项目计划今年5月开工,力争2015年秋完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预计今年7月完工,9月师生入校。其他配套设施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曹妃甸对现有的存量债务,记者了解到,全部都是按期还本付息,没有违约记录,没有一笔不良资产。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曾经根据分年度手册测算情况对曹妃甸做过一个评估,给出的答案是“2016年曹妃甸的负债可以达到平衡”。“我们也听说了网上说咱曹妃甸烂尾空城啥滴,曹妃甸啥样我们心里清楚,现在我们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施工工地一位张姓工人跟记者说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很多媒体记者的“抱负”所在,出发点或者目的各异,往往以偏概全或者编造事实出处。这些声音尽管形不成舆论,但也足以使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彷徨。或许,这就是一座城市从无到有必须有的乐章吧,唱衰的调子竟成了曹妃甸进行曲的和弦,在唱衰声中,曹妃甸人的干劲被更大地激发出来,变成了新的动能。

梦想驻足的地方

    近20年来,曹妃甸开发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同时也是河北省和唐山市加速沿海开发的重大战略举动。2006年7月29日,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曹妃甸观察,称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计划好、建立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展开演示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曹妃甸考察指导工作,对曹妃甸的开发建立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明确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来自北京的声音是对曹妃甸发展前途最有力的支持。曹妃甸文丰木业贾振武向记者介绍:“文丰木业与加拿大公司方面实际上早有接触,但对方一直在最后签约环节有所顾忌,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方向完全披露之后,双方完成了闪电签约”。

    宝骏金融街副总经理马连举表示:“在宝骏投资曹妃甸之初,宝骏集团总裁曾亲自带队到曹妃甸考察,在某公路桥上数了一天通过的车数量后,宝骏集团才决定在曹妃甸投资,并制订了详细的规划和分阶段目标……”谈论中马总的眉宇间毫无遮掩的透露出满满的信心。

    宝骏集团总裁是睿智的,他不相信人们说的,而相信自己看的。

    当被“曹妃甸烂尾”的声音所困的人们有幸亲临这方宝地,看到甸头立交桥尚未建成通车,而不是因为欠款被建设方封桥;海州广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宏丰商场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伊泰广场真真切切屹立在纳潮河南岸;蓝海嘉苑入住率不是5%,而是82%的时候,一定会真切地感受到,曹妃甸其实是一个值得为梦想驻足的地方。

    驻足今日,期待明天……

作者:曹妃甸外宣局